ID: 22677036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41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鹿邑县,试题,河南省,第一,答案,语文
  • cover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化文化研究,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文化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当前,文化研究中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中华各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等,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宏观上找到这些问题的关键点,着力破解其所共有的“古今中西之争”,在深化对重大问题研究中提炼概括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范畴,形成拥有新认识、新观点的自主知识体系。 加强分析解释,揭示文化的深层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弄清社会文化现象,还要探寻其意义所在,做好深度分析解释工作。要引入文化分析方法、文化阐释方法、意义解释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析,推动文化研究不断深化。首先要将社会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说明社会生活现象的直接原因和表层意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最后要揭示社会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意义及如何改进更新,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我们要将求真基础上的求解、实证基础上的深度解释作为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路径。 更新研究范式,提升解释能力。研究范式是由特定的视角、概念、命题构成的理论解释体系。更新研究范式,意味着文化研究视角及标准的转变,比如由因果分析转向意义阐释,从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文化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文化现象,从文化建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发掘历史现象的文化意义并进行文化解释等。研究范式的更新必将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进而增强和提升解释能力。 由于研究对象涉及多个领域,文化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从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生态文明等不同研究视角共同审视。我们要整合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文化研究方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解释路径,推动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等实现创新发展。 (摘编自左玉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前面说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现在着重谈谈如何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问题。 首先,打造黄河文化独特标识,守护中华民族家国记忆。文化标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当前,虽然有一些黄河文化标识,但都是微观上的,其集成性、全域性、代表性、传播性彰显还不够。因此,必须立足于宏观,着眼于守护中华民族家国记忆的需要,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应统筹沿黄九省(区)甚至更多支流省份的力量,既要挖掘各区段特色文化资源以强调适地性,更要挖掘中华文化的源流发展以体现归趋性、突出认同性,着力打造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旅体验空间,在黄河流域形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传统”良性互动的复合系统。 其次,做大做强黄河文化产业,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旅项目、特色文创产品和特色景观体系,打造黄河风情旅游带和文化体验廊道,并以此为基础设施黄河文化“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文化融入我国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