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7444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34169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课,“蛟龙”探海,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蛟龙”探海 作者:许晨 课程导入 为了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人类发明了各种深海探测技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深海潜水器。而“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则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探测利器。它能够在数千米深的海底进行长时间、高精度的作业,为人类探索深海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简介 许晨,山东德州人,出生于 1955 年 8 月。中共党员,1989 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多部优秀长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像《居者有其屋 ———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第四极:中国 “蛟龙” 号挑战深海》等。斩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诸多荣誉,在文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背景简介 出处 节选自《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序章《人类的极地探索》(作家-出卷网-、青岛-出卷网-2016年版)。 背景 2012年6月24日,水下是“蛟龙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天上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手控交会对接。这两大高新科技事件,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梦想。 创作 2014年,许晨跟随“蛟龙号”深入西太平洋,亲临“蛟龙号”深潜探海现场,实地采访了包括“蛟龙号”研发、深潜、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深潜事业的参与者。他于返航后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知识链接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 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中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识链接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 文学常识 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字音字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憧憬 蹒跚 矗立 劈波斩浪 浩瀚 波澜 蓦然 驰骋 广袤 窥视 奥秘 深邃 抖擞 崭新 chōng jǐng pán shān chù pī bō zhǎn làng hàn lán mò chí chěng mào kuī ào suì dǒu sǒu zhǎn 字词释义 蹒 跚: 浩 瀚: 淋漓尽致: 踌躇满志: 绘声绘色: 浩瀚无际: 波澜起伏: 劈波斩浪: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形容广大,无边无际。 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 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写作顺序,勾画标志性词语。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标志性的词语:古往今来; 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走到了20世纪; 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 这一天———6月24日,星期天; 3个多小时的下潜北京时间9时07分; 而这时候; 中午12时55分。 整体感知 2.根据以上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总结层意。 第一部分 (1-4) 从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写起,引出现实中的试验海城———马里亚纳海沟所在的海域 第二部分 (5-15) 具体描述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潜7000米试验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 (16-20) 详细记述“神舟”和“蛟龙”通话的过程,以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 第四部分 (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