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77518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3922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山东省
,
答案
,
图片
,
试题
,
语文
,
月月
语文练习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中仁爱观作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内核,不只是一个 道德层面的概念,更是一个兼具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核心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 价值,值得深入阐发。 从本体论看,儒家仁爱观具有人格平等意蕴。“仁”者,二人也,标示着人不是孤立的个 体存在。“仁”最直白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相知相通相爱的共 情。不仅如此,从字源学考察,“仁”字中的这个“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 “仁”表示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仁”不仅体现为人伦之道,而且承载着宇宙本体, 蕴含着天地之性。以天道立人道,以天性定人性,这就是儒家仁爱观的本体论根据。 正是基于“仁”的这一本性,儒家仁爱观蕴含了独特而深刻的人格平等思想。首先,儒 家从“四端”“良知”出发,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期实现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平等。其次,儒家 强调“当仁,不让于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为了人格尊严,可以舍弃生命。在对待他人时,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 地,将心比心,将尊重人格作为“仁”的基本内涵。再次,儒家还重视在人格尊重基础上成 就他人的主动性,即所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君子成人之美”,在成 就别人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这就将仁爱思想提升到心系苍生、经世济民的高度。 儒家仁爱观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纯理论思辨,而是一定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体悟践履和生 命价值提升中去。因此,儒家特别推常三个统一。一是知、仁、勇的统一。孔子提出的“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包含了三者统一的标准,而只有真正的仁者才能达到,所 以他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明确表达仁者一定有知、有勇,而知者和勇者不一定 有“仁”。二是知与行的统一。孔子特别强调行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中的“习” 就是行,“敬事而信”“事父母”“事君”中的“事”也是行,一个人有没有仁爱之心,别人是 看不见的,真正的仁道修养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行为的点滴之中。知与行的统一,关键在心 口如一、言行如一。孔子批评最多的是“巧言令色,鲜矣仁”,要求“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因此,孔子和儒家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的省察工夫,以达到致知、正行的目的。 后来到王阳明那里,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明确将知与行统一于一体。三是内圣 A102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5011A CS出卷网 3亿人幕在用的扫猫AP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3-3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3-31)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3-31)
《离骚》课件(共41张PPT)(2025-04-01)
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3-3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