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545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41981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省,答案,PDF,试题,语文,月月
  • cover
西安中学2026届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老”作为诗美概念的价值与日常语境中我们对它的联想并不一致。在文学批 评中,它包含着内容和风格两方面的含义。 从内容方面说,老意味着谙于世故。谙于世故,通常尤指经历忧患,表现在诗 文中即立意妥帖,显出深谙人情世故的练达。龚贤《赠剩上人系中》诗云:“老僧 待死处,古寺号承恩。无地可行脚,傲天且闭门。既知身是幼,羞问舌犹存。向午 坐清寂,蒲团松树根。”黄生评:“起得老,结得深。”什么意思呢?因为对方是 一位逃禅的遗民,如何在遗民的执着和释子的幻灭之间找到一个沟通和平衡的点非 常困难,诗起首以“待死”沟通两者的身份,结尾以蒲团与青松象征两者的操行, 取意深稳而浑然无迹,实在可谓起老结深。这里的老”与其说体现在艺术表现上, 还不如说体现在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上。 在风格方面,我认为“老”的审美内涵起码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认识。 首先,是在整体风格上显现为老健苍劲的色调。老健在感觉印象上表现为一种 瘦硬与苍劲之风。瘦硬通常显示为不同寻常的笔力,而苍劲则每每表现于诗境的高 远雄浑。清初李浃在《秋日闲兴》一诗中写道:“老树鸣风叶,萧萧万壑流。那堪 连夜雨,散作满城秋。远杵寒相答,孤鸿迥自愁。升沉看物理,天地一虚舟。”这 样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杜甫晚年的诗境,体气雄浑而绝不流于虚响,确实称得上“声 格俱老”! 其次,是在技巧上意味着稳妥和成熟,整体风格的无缺陷。稳妥是意味着艺术 完成度的概念。凡口语中与稳妥相通的词,在诗文评中亦与老相应,如停当、妥当、 安顿、老到,都可以指称技巧意义上的“老”。反之,当诗歌的艺术表现出现局部 的不完满时,“老”的否定式就常用来表示遗憾。如纪昀评陆游《暖甚去绵衣》“谁 道江南春有寒”句“有字欠老” 老在修辞上表现为自然平淡的特点。正像人到老年,表情和举止都趋于自然平 静,艺术的老境也都显示出自然平淡的气质。苏东坡有所谓极绚烂而归于平淡之说。 诗歌中的自然平淡首先意味着朴素的风格,具体到艺术表现,则有结构、章法的质 直,又有修辞技巧的平淡。自然平淡的境界,貌似浑然天成,看不出用功之迹,但 不是无所用心,乃是精心锤炼的结果。(摘编自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 材料二: 在文学史上,给诗人姓前冠以“老”字并不多见,固定冠之以“老”的,千载 之下唯杜甫而已。那么,为什么独独以“老”冠杜呢? 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