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1939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5-04-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649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53张,课件,立意,审题,新材料
  • cover
(课件网) 2025届高考复习 写作专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作文写作的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1.评卷老师如何对审题立意进行判分 “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 命题解读 ①看标题。这是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也是寻找观点的要地,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段落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有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之功,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2.审题立意遵循四大原则 原则 具体说明 整体性原则 审题立意时要有整体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最忌讳根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 多向性原则 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筛选性原则 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要对所得到的立意进行适当的筛选。力求做到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论理原则 不能“就事论事”,要联系实际生活,谈出感悟,论述材料包含的事理,追求立意深刻、新颖。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考场作文的优劣,关键在于立意的高低。立意求深,就如同璞中寻玉。在考场作文中,相同的角度写的人多了,必然会 “撞车”。要想脱颖而出,应兼顾“别开生面”和“立意深刻”两个方面。   3.审题立意误区 ①立意泛化。对关键词泛化理解,用另一个概念来诠释、代替,给人另起炉灶之感。 ②断章取义。脱离了材料的中心含意,不能从整体立意,只抓住材料中的一个次要词语、句子立意。 ③脱离现实。写作时对现实诸多鲜活事例置之不理,挖空心思搜寻老旧素材,缺乏与现实对接的意识。 ④题目缺乏艺术性。标题过于随意,或不够凝练,或不够明朗、随意替换关键词等,均缺乏艺术性。如《每个人的本性都不坏》《我们要保持善良天性百折不挠》《他们都是有性子的人》《论学习与成功》《心在,心自在》《物之本性》《做自己》等题目太大,太陈旧。 ⑤入题缓慢。如:开篇先用一百字左右阐释概念,接着照搬原材料,然后评析原材料,等展开议论时已行文过半。论证滞后会导致文章信息量少,内容不够充实,结构头重脚轻,论述缺乏力度。 4.材料作文审题“四痼疾” 类型 具体说明 误解材料,不明题型 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断章取义,因小失大 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只见现象,不见实质 对那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只是简单地从表面引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忽视要求,抛却材料 不重视对材料之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审读,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或者完全抛弃材料,任意发挥,使作文主旨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相悖。   5.材料引材“五忌” ①一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 ②二忌抛开材料。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信马由缰。 ③三忌对原材料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④四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