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3115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

日期:2025-04-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33061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呼吸作用,呼吸,生物,5节,第三章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的,这一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其中负责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具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解答】A. 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 B. 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B正确; C. 丙图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气,因为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通过肺呼出体外,C错误; D. 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D正确; 故答案为:C 2.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验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故选: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3.(2024八下·西湖期末)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从背后双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脐的位置,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迫使异物排出,此过程中救助者体内(  )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双手交叠环抱患者,推挤患者上腹部,利用冲击腹部产生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2、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其动力来自呼吸肌。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解答】当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时,救助者体内的变化是: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肺内的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下·金东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塑料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瘪塑料袋,再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关于图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B.交点a处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相等 C.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D.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二氧化碳低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