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252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遣词、造句、成段、谋篇

日期:2025-04-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1次 大小:17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人民日报,学习
  • cover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遣词、造句、成段、谋篇 在高考作文备考过程中,学习并借鉴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的写作风格与技巧,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这不仅能帮助考生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生动性,还能在文章结构、逻辑层次上给予深刻的启发。以下将从遣词、造句、成段、谋篇四个维度,详细解析《人民日报》的写作特色,并给出针对性的备考建议。 一、遣词:精准、生动、富有内涵 1. 精准用词,准确传达 《人民日报》的文章在遣词上追求精准,力求每一个词语都能准确传达作者意图。这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变化,做到用词恰当,避免歧义。 示例:“‘国之大者’,关乎发展全局、事业根本、国家未来、民族命运,体现的是站位格局、价值导向、责任担当。”这里“国之大者”一词,精准概括了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感。 备考建议:积累并理解常用词汇的多种含义,尤其是成语、俗语等,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2. 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人民日报》的文章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示例:“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活力,每一个生命都散发着向上的光芒。”这里通过“古老而又年轻”、“生生不息的活力”等生动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中华大地的生机与活力。 备考建议:多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 富有内涵,提升文章深度 《人民日报》的文章在遣词上还注重词语的内涵和深度,通过选用富有哲理、文化底蕴的词汇,提升文章的品位和深度。 示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小目标、小进步都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成语,不仅表达了从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的道理,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备考建议:广泛阅读,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积累富有内涵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造句:简洁明了、连贯流畅、富有变化 1.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 《人民日报》的文章在造句上追求简洁明了,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信息。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精简句子结构,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式。 示例:“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句话虽然包含多个并列成分,但每个部分都简洁明了,没有冗余的修饰。 备考建议:练习写短句,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2. 连贯流畅,逻辑清晰 《人民日报》的文章在造句上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通过合理的句子结构和逻辑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示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生态文明建设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每一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句话通过并列和递进的句式结构,展现了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取得的成就。 备考建议:学习如何运用连接词和过渡句,使文章在逻辑上更加连贯和流畅。 3. 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人民日报》的文章在造句上还注重句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通过长短句、整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不同的句式结构,使文章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 示例:“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进步,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也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这句话通过并列句和转折句的结合,使句子在形式上富有变化,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备考建议:多练习不同句式的运用,学会在文章中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结构。 三、成段:主题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1. 主题明确,突出中心 《人民日报》的文章在成段上注重主题明确,每个段落都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