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名 第七章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材 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蛋白质、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通过官能团预测蛋白质、油脂的性质 3.结合性质列举蛋白质、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油脂的水解反应。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运用化学符号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 2.能从油脂的微观结构出发利用官能团解释油脂的化学性质。 3.能识记油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主要应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能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根据蛋白质、油脂的性质,独立完成实验探究油脂的性质。 2.能用简单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3.能依据教材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和手段 PPT 演示、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新课 【提问】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肉类和油类产品,那么,你知道肉类和油类产品的化学成分吗?在化学上,他们都属于那些物质呢,我们是怎么给他们分类的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出蛋白质和油脂的概念。 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讲授 新课 【板书】一、蛋白质 【过渡】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都与蛋白质密 切相关。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PPT展示】 1.蛋白质的组成及构成 1. 蛋白质由C、H、O、N、S、P等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大,可以从一万到几千万。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2. 主要存在于生物体内,肌肉、毛发、皮肤、角、蹄、酶、激素、抗体、病毒中;在植物中也很丰富,比如大豆、花生、谷物。 3. 蛋白质以多种形式存在。 【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板书】2.蛋白质的性质 【讲解】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生成多肽,多肽进一步 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PPT展示】 (1)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多肽 多肽 氨基酸(最终产物) 【思考与讨论】甘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结构简式,辨认其中的官能团,思考讨论,它们结构的共同点。 甘氨酸 苯丙氨酸 【学生】含有共同的官能团: 氨基(—NH2)和羧基(—COOH)。 【PPT展示】 1.酸性:羧基 -COOH 与氢氧化钠中和 2.碱性:氨基-NH2 与氢离子反应-NH3+ 3.聚合反应: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各种蛋白质,最终在人体内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也就是氨基和羧基之间 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复杂的多肽,进而构成蛋白质。 【PPT展示】2.盐析 【视频播放】蛋白质的盐析 【讲解】这个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浓的无机 轻金属盐溶液,如 Na2SO4、(NH4)2SO4等 ,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继续加水时沉淀溶解,这种作用称为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以利用多次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PPT展示】 注意事项: 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组成没有发生改变。 ②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 可逆--物理变化 【PPT展示】3.变性 【实验探究】 【视频播放】蛋白质的盐析 【PPT展示】 实验现象:加热或加入醋酸铅溶液,试管内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蒸馏水后沉淀不溶解。 【讲解】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加热、紫外线和放射线、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