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2207

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共49张PPT) 北京东直门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4386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49张,PPT,北京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古诗文阅读   聚焦中考 01 初中古诗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一般有: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效果;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代诗歌的鉴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律诗多从题目、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词诗等角度考查,词从题目、上阕、下阕、重点词句等角度考查,重点考点多为思想感情、重点词句鉴赏、内容理解、画面描述、表现手法等。 核心知识点 02 八年级 (上) 野望 唐·王绩 ◆课文赏析 原文呈现 鉴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炼字:这两句诗交代了作诗的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诗人的心情(“徙倚”即徘徊)。“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最终陷于迷茫和失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画面:一望无际的森林中,棵棵树木都染上了暮秋时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诗人勾勒出的一幅秋野晚景图,看似安静、美丽,却给人一种荒凉落寞之感。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地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手法:前两句写静态远景,侧重宏观描绘;后两句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眼前所见之秋景,烘托了诗人孤独、惆怅的心境。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修辞:用典。“采薇”本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情感: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以及隐逸山林之志。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世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化用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表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隐士的孤独心境。 主旨:全诗通过描写诗人隐居之地秋天的清幽景色,抒发了诗人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情。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彷徨苦闷的心境。 ◆针对训练 1.下列对《野望》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巧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就将全诗笼上了一层惆怅与孤寂的色彩。 B.尾联借用典故,述说了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的心情。 C.本诗写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富有特色,很好地映衬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境。 D.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 示例: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秋色”“落晖”等意象勾勒出萧瑟衰败景象,烘托出诗人在闲逸中的几分苦闷、孤独、落寞。 黄鹤楼 唐·崔颢 ◆课文赏析 原文呈现 鉴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说明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矗立在此地,重在写景;第二个“空”为“空空的”“空荡荡”之义,传达出漂泊在外的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千载”表现了时间的无穷,“空悠悠”表现了空间的广袤,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惆怅之情。 手法: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