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诗阅读指导 高———统编版—语文一第一单元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的基本特征,体会新诗的独特 价值。 2.学习借助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赏读新诗的方 法,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阅读的鉴赏能力。 3.结合新诗的阅读,激发创作新诗的热情,尝试写 作诗歌。 学习目标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本诗发表于1917年的《新青年》第2卷第6号,后收入《尝试集》) 蝴蝶 胡适 1919年,胡适在总结自己的新诗创作“尝 试”的经验后发表《谈新诗》 一文, “新诗” 这一文类正式诞生。但随着胡适式的新诗尝试 之作的不断出现,诗质的丰富性逐渐被滥情取 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逐渐被白话的透明性取 代,诗的美学色彩越来越淡,各种流派各种尝 试的作品,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幸好我们的现代诗坛先驱们也开始了继续探索。 新月派、象征派和现代派均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新格律诗”理论,即要求新 诗具备“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本课浅析新月派主要诗人是如何实践“三美”诗 论并使之不断丰富而成为改造新诗创作幼稚病的一剂 良 药 ,也让大家对新诗的赏读和创作有了一个可以关 照的抓手。 闻一多提出“三美”诗论 闻一多的文艺观独树一帜,他的新诗理论涉及两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强调诗歌对生活的把握; 二是在形式上既要有内在的幻想的情感,又要有外在的“合规 律”的模式。这“合规律”的模式就是“三美”原则。 诗歌的节奏美 诗歌的词藻美 文字的空间感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诗歌三美原则 音乐美 “音乐的美”, 是新诗格律的第一个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节奏美。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死水》 “绘画的美”,是新诗格律的第二个内容,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美。 也许铜的 要绿 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 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绘画美 闻一多《死水》 建筑美 “建筑的美”,是新诗格律的第三个内容,主要是指使得文字在空 间感方面要做到“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的格律》)。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 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 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 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三美”诗论是针对新诗的诗情泛滥和 白话缺乏意味而提出的,目的是给新诗带来 艺术价值的提升。闻一多认为, 一首成功的 新诗作品应该是“三美”熔铸为一体,既不 能分割开来也不能偏于某一方。 徐志摩注入“性灵美” 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的美” 徐志摩把“性灵美”注入诗的节奏中,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闻 一多进行曲的节奏,进行曲变成了小夜曲。 徐志摩在《诗刊放假》 一文中说: “ 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 节的匀称与流动。 ……明白了诗的生 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 才能领会诗的真正的趣味。 9 可以说,创造性地实现了闻一多 的“音乐的美”,是徐志摩诗歌最鲜 明的特色。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 《再别康桥》 徐志摩注入“性灵美” 徐志摩诗歌的“绘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