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2048

【考点集萃】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速览 学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4364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集萃,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速览·第三单元 (全新教材全面汇总) 《阿长与<山海经>》 一、教材知识清单 (一)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易错读音 憎恶(zēng wù) 絮说(xù) 疮疤(chuāng bā) 诘问(jié)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三)易错字形 保姆、大抵、深不可测、情有可原、莫名其妙 (四)词语理解 1.憎恶:憎恨,厌恶。 2.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3.疮疤:指伤口好了以后留下的疤痕,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 4.诘问:追问,责问。 5.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文中形容作者受到极大的震动。 6.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7.粗拙:粗糙低劣。 (五)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琐事,刻画了一位虽然粗俗、迷信,但善良、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与尊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作者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教材内容详解 句子 详解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通过对阿长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阿长喜欢多嘴、粗俗的特点,也表达出 “我” 对她的不喜欢,为后文情感的转变做铺垫。 “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作者用平淡的语气交代阿长的外貌和名字,体现出阿长身份的卑微,不被人重视。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伟大的神力” 在这里是反语,略带夸张,生动地表现出 “我” 得知阿长为 “我” 买来《山海经》时的惊喜和对她的感激之情,与前文 “我” 对阿长的讨厌形成鲜明对比,推动了情感的转变。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和祝福,将对阿长的情感推向高潮,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核心问题质疑 1.文中阿长的形象既有粗俗、迷信的一面,又有善良、朴实的一面,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矛盾的特点融合在一个人物身上的? 答案:作者通过对阿长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展现她复杂的形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规矩多、讲迷信等行为,体现出她粗俗、迷信的一面,这是她作为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局限性,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影响。而她为 “我” 买《山海经》这件事,充分展现了她善良、朴实的一面。她不识字,却费尽心思为 “我” 买来心心念念的书,这种善良是发自内心的。作者将这些不同特点的细节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真实、立体的阿长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有着诸多缺点但又充满人性光辉的普通妇女。 2.文章以 “我” 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以 “我” 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最初的不大佩服、讨厌,到后来因阿长买来《山海经》而产生的敬意,再到最后的深切怀念,情感变化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这种情感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阿长的形象特点,随着 “我” 对阿长了解的深入,她的善良、朴实逐渐被 “我” 发现和认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