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6418

七年级下册语文新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3课《“蛟龙”探海》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950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蛟龙”探海,答案,练习,课时,下册
  • cover
七年级下册语文新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3课《“蛟龙”探海》 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杨杨的知识分享,请你阅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在神话中,蛟龙常被描绘为拥有神秘力量、能翻江倒海的神兽。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成果。它似一条钢铁蛟龙,能潜入数千米的深海。“蛟龙号”具备先进的技术,可进行深海探测、资源勘查等任务。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探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神话中的蛟龙充满奇幻色彩,而“蛟龙号”则以科学的力量探索海洋奥秘,二者虽不同,但都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1)下列短语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翻江倒海   探索海洋 B.深海探测   资源勘查 C.重大突破   奇幻色彩 D.未知世界   钢铁蛟龙 (2)“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成果”中“蛟龙号”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 A.直接引用 B.特定称谓 C.讽刺和否定 D.特殊含义 (3)请你仔细观察中国“蛟龙号”科考标志,结合杨杨分享的知识,写出其构图要素, 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2.下面是筱熙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人类对太空和深海总是充满憧憬。太空浩瀚无垠,那里藏着深    (遂 邃)的宇宙奥秘;深海神秘莫测,“蛟龙”潜行其中,让我们的心为之沸    (腾 滕)。从“神舟”飞天到“蛟龙”探海,我国勇攀高峰的脚步从未停歇。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 A.jǐn kàn qiǎn B.jǐng hàn qián C.jǐng kàn qián D.jǐn hàn qiǎ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横线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蛟龙号”深潜器的科研人员们殚精竭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让“蛟龙号”成功下潜到深海。 B.在深海探测任务中,“蛟龙号”的船员们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C.当“蛟龙号”从海面下缓缓升起时,人们看到它那崭新的外壳,不禁对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刮目相看。 D.面对深海的神秘未知,“蛟龙号”的科研团队勇往直前,他们的探索精神锐不可当,令人敬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 “蛟龙号”的研制和应用,使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C.他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对我们了解深海探测很有帮助。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语言表达 5.子轩在活动中搜集了“蛟龙号”的相关新闻,却忘记了及时保留新闻标题。请你阅读新闻后帮他拟一个标题。 “维嘉海山是一座科研人员已经较为熟悉的海山,但今天的下潜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海星、珊瑚等生物在海山山顶集中分布。”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 船时2024年9月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了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蛟龙号”的深海之旅 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它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0米级,这意味着它能够抵达全球超过99%的海底区域,为我国的深海探测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②当“蛟龙号”缓缓潜入深海,那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未知的世界。周围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