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8204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677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时,关系,质的,结构,有机物,第三
  • cover
第1章 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3课时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鲁科版选择性必修 3 第2章第2节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 2 课时。本节课是系统学习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起始阶段,是基于具体物质的宏观认识层级向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的微观认识层级发展的过渡时期。化学键最能反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基于化学键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能从本质上揭示纷繁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对整个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的学习起着统领作用,决定学生整个有机化学的认识水平。本节课的核心是从微观层面较为系统地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从化学键角度深入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和变化,建立有机物的结构分析与性质预测模型。本节课主要分析乙烷、乙烯、乙炔的形成过程中化学键的成键方式,以微观角度切入关注有机物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共价键类型角度,找出烷烃取代反应、乙烯加成反应的断键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分子内各原子或原子团间除了键合作用外,诱导效应等复杂的作用对化学键极性的影响,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邻近的化学键往往是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点,使学生形成多维度、动态地认识有机物结构的意识,完善认识有机物的角度和思路,形成认识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性质预测模型。最后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认识有机物的角度和思路,自主运用本节课过程中构建的“键类二维”的结构分析与性质预测模型,对陌生陌生有机物进行全面分析,实现模型的功能化,为学生在后续有机化学模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化学必修2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角度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学生基于典型代表物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仅停留在具体的某个有机物性质上,学生表述自己对于有机物的认识水平是 “课上学什么懂什么,学的那几个有机物会一点,没学的就不会了”。这种认识方式没有认识有机物的思路方法,不具有迁移性,学生在面对陌生有机物时,不能进行自主地分析和预测。学生基于官能团认识有机物,在面对陌生有机物时,通过官能团进行类比、迁移来分析预测,预测的结果是各官能团性质的简单加和,不能分析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带来的差异。如果让学生解释官能团为什么能发生这些反应,则不能回答。如果给学生含陌生官能团的物质,无法预测其性质。可见,基于官能团认识有机物的性质不够实质,学生的认识能力主要是识别和类比迁移,不能实质地解释有机物性质,不能对含陌生官能团的有机物进行自主分析。由此可见,学生从物质转化(官能团转化)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缺乏上位的“分析工具”。孤立地理解和记忆概念,使概念缺乏分析结构的功能而成为静态知识;虽然也将概念用于结构分析,但由于缺乏整体性,没有归纳成系统分析模型,学生不能形成认识有机物的角度和思路。学生在学习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之后,具备了从结构角度认识、分析与预测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能力,具备了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知基础,可将化学键和物质转化角度相融合,发展基于化学键认识有机物的视角,可以构建基于“键类二维”的有机化合物“分析工具”。基于化学键认识有机物使学生面对陌生有机物时,具有从化学键分析结构到关联性质、有机反应的多个自主分析的角度。形成这种认识方式的学生能从基于化学键的类型分析出对有机物性质进行自主、连续地推理预测;能够对有机物性质进行实质地解释和说明论证;对含陌生官能团的有机物也具有自主分析的角度,形成自主认识陌生有机物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理解有机物成键特点及其与结构、性质的关系; 2.完成性质微观与结构的首次关联,帮助学生建立从宏观性质到微观结构的联系,深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