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跟随朱自清先生一同谈谈中华经典吧! 名著知识 一 总结梳理 四 方法指导 二 拓展提升 五 内容细读 三 名著知识·导入 一 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到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石窟中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倒可以佩服。 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扩大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读《经典常谈》———叶圣陶 名著知识·走近作者 一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年 年 名著知识·作品简介 一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名著知识·作品简介 一 名著知识·艺术特色 一 《经典常谈》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一是内容简洁精辟,全书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利爽快,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二是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有引人入胜之处。 方法指导·选择性阅读 二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 选择性阅读类型和方法 兴趣选择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问题选择 围绕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主题式阅读。 目的选择 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浏览目录,了解大概 从目录便知,全书十三篇,每篇谈一种或者一类经典,这样就可以根据兴趣、问题和目的加以选择。 内容精读·《说文解字》第一 三 读说文,学汉字:快速阅读《<说文解字>第一》这部分的内容,了解汉字的起源,梳理书体的演变过程。 秦以前 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秦以后 《说文解字》第一·书体演变 隶书 金文 大篆 草书 楷书 甲骨文 小篆 行书 内容精读·《周易》第二 三 读周易,解八卦:快速阅读《<周易>第二》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卦爻辞。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卜辞吗? 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朞、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内容精读·《尚书》第三 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