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1236

北京东直门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模块三 古诗文阅读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一) 课件 (共49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4070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阅读,北京,49张,课件,古代诗歌,专题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一) 模块三 古诗文阅读   聚焦中考 01 初中古诗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一般有: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效果;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代诗歌的鉴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律诗多从题目、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词诗等角度考查,词从题目、上阕、下阕、重点词句等角度考查,重点考点多为思想感情、重点词句鉴赏、内容理解、画面描述、表现手法等。 核心知识点 02 七年级 (上) 观沧海 东汉·曹操 ◆课文赏析 原文呈现 鉴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内容: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传达出诗人英姿勃发、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很显质朴。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手法:描写海水和山岛,是实景描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原文呈现 鉴赏 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天连水,水连天,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浩荡荡,无边无际。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出诗人博大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文,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主旨:本诗通过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象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感情奔放,思想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深沉饱满,雄健有力,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强化训练 1.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观沧海》中用 “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 “①_____ ”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②_____ 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洪波汹涌 竦峙 2.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 “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 _____ 《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决心和勇气。《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课文赏析 原文呈现 鉴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炼字:“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牵挂好友的关切之情凸显了出来。 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首句写景,点出闻讯的时节是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暗喻被贬谪的朋友前途未卜;“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以双关手法表达希望朋友早日归来的愿望。借用这两种意象来烘托凄凉悲惋的气氛,以寄寓诗人叹飘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