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卖 炭 翁 白居易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 新 课 导 入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活状况。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 习 目 标 作 者 简 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写 作 背 景 相 关 链 接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他们看到所需的东西,口称“宫市”,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甚至不给分文。还要货主送到宫内,并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这一弊政对城市商人和近郊农民造成深重苦难。 初 读 感 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白居易 砍伐柴火 烟熏色的脸 灰白 得到 课 文 解 读 做什么用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使人怜悯 希望 天亮 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困倦,疲乏。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 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轻快的样子 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指皇帝的命令 吆喝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拿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吝惜不得。得,能够。惜,舍 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江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同“值”,价钱 挂 整 体 感 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辛苦烧炭———艰难运炭———无奈被夺炭 1.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肖像描写 年岁已老、生活困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矛盾痛苦 "苍苍”“黑”着重从色彩方面说明烧炭的艰辛。 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露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人 物 形 象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 炭被掠夺 不舍又无奈 苦 人 物 形 象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