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情感分析 考点 把握情感主旨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解题方法: 古代诗歌多为怀古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战诗等类别,可借助作者、意象、诗题和注释等掌握诗歌内容的相关信息。 诗人不同 诗风各异 任务一.知人论世、以人察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飘逸豪放 任务一.知人论世、以人察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豪放旷达 打开诗歌情感分析的钥匙之一: 知人论诗 任务二.“语”短情长,寻觅情语 (一)显性情语———直接抒情 可以明显看出情感的词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如“怨”“恨”“怜”“泣”“悲”“怆”“寂寞”等。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你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感词”。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二)隐性情语———间接抒情 借景、物、事、典故等暗示情感的字词或句子。如“残”“暖”等。 1.景中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寻景 A.借景抒情 B.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一倍增其哀乐”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隐性情语———间接抒情 2.物中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意象: ———觅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抓意象 (物+情=意象) 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一般见于咏物抒怀诗。 扣紧事物特点,揭示事物品格,传达诗人志趣,可褒可贬,寄寓理想,影射人事等等。 (二)隐性情语 3.事中情: 4.典中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寻事 ———明典 分析下列诗句中的抒情方式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王观《庆清朝慢·踏青》 (6)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景中情 物中情 典中情 物中情 事中情 事中情 小组合作 楚江怀古(其一) 唐·马戴① 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③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马戴因直言获罪,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县尉。②微阳:微弱的阳光。③云中君:云神,是屈原《云中君》一文凭吊的对象,屈原以此表现出对云神的企盼、思念。 景中情 物中情 典中情 显性情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 ②对忠君爱国的屈原的怀念。 打开诗歌情感分析的钥匙之二: 寻觅情语(显性、隐性) 《天净沙·秋思》 《使至塞上》 《卜算子·咏梅》 《归园田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送别诗 怀古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咏物诗 思乡诗 (一)连一连:观标题—明题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