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0579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编花篮湘艺版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1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2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课,花篮
  • cover
<<编花篮>> 教案 学习内容 歌曲演唱《编花篮》 学习目标 能够独立、自信地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活泼的情绪准 确地演唱《编花篮》。在演唱中掌握前倚音的演唱方法,感受其河南独特的地方韵味。 学习重点 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有表情地演唱表演。 学习难点 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歌曲的风格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学习流程 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 教师引导及评价 一、预习检测(温故互查) 学生回忆在课本中我们学过哪些民歌,从外面我们还了解过哪些民歌。 师总结并指导演唱 二、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引导点拨) 一 激情导入1、学生演唱自己熟悉的民歌。3教师播放课件音乐,学生欣赏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听后猜出这是我国哪个地方的剧种?生答出是河南豫剧。二、学习歌曲1感受歌曲放歌曲,学生初听,同时体会音乐旋律,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歌曲的情绪(歌曲欢快活泼)2曲调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旋律特点(下滑音和装饰音的使用是河南民歌的旋律特点)A放歌曲,学生复听,边听边看歌谱,找出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音符或符号,听后与同学们交流,互相解决;如倚音记号,教师弹奏加倚音和不加倚音的旋律效果,学生对比,选出哪个更加渲染音乐气氛。B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歌曲旋律3歌词学习A读歌词感受歌词特点。(衬词和押韵是民歌的创作特点)结合倚音引出河南方言,如花篮,南山,红牡丹等,让学生试着说说,从而引出地方方言运用对增加歌曲演唱表现具有良好的效果。也能让学生体会河南民歌的韵味。4自主学习A教师范唱歌曲,生听,同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试着演唱,同时其余学生也跟唱,老师也唱,可以纠正学生错误之处。B师生接龙学唱歌曲。C学生分角色巩固练唱。D完整演唱,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应当如何处理歌曲情感,力度及快慢等,学生随琴完整演唱。 教师引导:宋祖英是我国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民族歌唱家,她以一首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感动了在座的各国听众。教师总结:民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的感受。每个地区的民歌都和他的地方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河南民歌《编花篮》,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这首歌曲的。任务呈现: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音乐的旋律。歌曲中出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音乐记号并找出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音符或符号,与小组同学们交流,互相解决。3学生找规律学习歌曲旋律,把相同的节奏,相同的旋律的乐句,相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 三、达标检测 A学生运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B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式创新表现歌曲 四、总结提升 1放课件一组牡丹图片,学生欣赏。。2师生共同模仿编花篮和摘花的动作,有节奏表演歌曲3教师让小组分别表演唱。其余小组加以评价。 教师引导:歌中唱的是摘什么花,生答:牡丹,那么,谁知道我国哪里的牡丹最有名呢?生答:洛阳,好咱们就洛阳看看牡丹吧!这么漂亮的花,咱们也来编一个漂亮的花篮,去南山摘牡丹吧。 五、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有感情的进行表演唱。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河南民歌,下节课我们还要欣赏湖北、安徽民歌,相信你们会喜欢更多的我国民歌。 板书设计 编花篮 一、 装饰音前倚音二、 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X.X XX ︱ X.X X︱︱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