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5179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5365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作品介绍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誉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誉其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诵读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为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解 题 涉江:渡江 芙蓉:荷花 《古诗十九首》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一、读顺畅,通大意 ⑴芳草:这里指兰草。 ⑵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⑶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⑷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无边无际。 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 ⑸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⑹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任务一:借助注释,说出大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用诗中的词语概括本诗内容及情感脉络 采芙蓉 思远道 望旧乡 忧终老 愉悦 失望 无奈 忧伤 二、理思路,悟情感 忧伤 全诗诗眼 为了表现忧伤,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芙蓉、兰泽、芳草、旧乡、长路 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三、找意象,品情感 荷花别称: 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hàn dàn]、净友等。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不移。 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清幽。 析情景关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以乐景写哀情 设问 析情景关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孤独、忧愁、怅惘 “还顾”“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动作 还 顾: 漫浩浩: 叠词 路途绵延无尽 孤独、怅惘 忧伤 以哀景写哀情 远方的他回头看我们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析情景关系 末尾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联想和想象,主人公由眼前想到以后的生活,有更深的担忧,表达了天各一方,忧伤终老的无尽忧愁。 抒情主人公之争 游子思乡 还是 思妇怀远? 四、依景情,析手法 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