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8707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3课时 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4-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21160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题,人教,同步,教学,上册,九年级
    (课件网) 4.3.1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药品说明书、食品标签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化学符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物质组成的表示。 提问引导:“这些化学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呢?它们是如何表示物质组成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化学式的概念(5 分钟) 讲解概念:以水为例,介绍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且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用 H O 来表示水的组成,从而引出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强调要点:强调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组成,才有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也就没有化学式。 (三)化学式的意义(10 分钟) 以 H O 为例分析:展示水分子的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 H O 的意义。宏观上,H O 表示水这种物质,还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微观上,H O 表示一个水分子,还表示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课堂互动:给出其他化学式,如 O 、CO 等,让学生仿照分析其意义,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符号中数字的含义:讲解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和前面数字的不同含义,如 2H O 中,前面的 2 表示 2 个水分子,右下角的 2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四)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15 分钟)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Fe、Cu、C、S 等,并举例说明。 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 H 、O 、N 等,通过实例讲解书写规则。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如 CO 、SO 等,分析书写规律。 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把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如 NaCl、MgCl 等,讲解书写要点。 化合物的命名 氧化物的命名:一般读作 “氧化某”,有时需要读出原子个数,如 CO 读作一氧化碳,CO 读作二氧化碳,举例说明不同情况的命名方法。 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 “某化某”,如 NaCl 读作氯化钠,MgCl 读作氯化镁,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命名规则的掌握。 (五)课堂练习(7 分钟) 出示题目:给出一些物质的名称,让学生写出其化学式;给出一些化学式,让学生说出其名称。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讲解答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讲解正确答案,强调书写和命名的注意事项。 (六)课堂总结(3 分钟) 回顾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方法和命名规则。 强调重点:强调整洁准确书写化学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 (七)布置作业(2 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并了解其用途。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化学式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通过多举例、多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知道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初步建立化学式模型; 2.能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说明化学式的含义; 3.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