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73974

但愿人长久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01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 cover
但愿人长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聆听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2、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3、通过歌曲的聆听吟唱,理解中国风的含义。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通过歌曲的聆听吟唱,理解中国风的含义。 4教学过程 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有关月亮的诗词引入到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举头望明月” 学生对下句“低头思故乡”。师———海上生明月”,生———天涯共此时”。师———露从今夜起”,生———月是故乡明”。师———人有悲欢离合”,生———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师生讨论总结这些诗词的共同特点———月亮,思念” 引出苏轼的《水调歌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教学过程 1、出示全诗,请学生朗诵全诗。师:“作者想表达的思念———埋怨———宽慰,能不能通过你们这样的朗诵很好的表达出来?”21cnjy.com 2、播放《水调歌头》配乐吟诵版本,师生边诵读边讨论三种情感的变化。 3、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重点讲解宋词的“词”———为歌曲天的词,有固定的曲牌名。21·cn·jy·com 4、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请你们听听看这说这首歌与宋词有什么相通相同的地方。(播放邓丽君演唱的版本)师生共同讨论引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通过读唱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4、感受诗词和歌曲中的“起、承、转、合”。先边朗诵边画旋律线,再通过师生共同边唱曲谱边画旋律线在感受歌曲与诗词所共有特点。2·1·c·n·j·y 5、欣赏古琴古筝版本的《但愿人长久》,刚才我们聆听的是流行音乐版本的《但愿人长久》,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这首歌曲更贴近古代人的音乐感觉呢?师生讨论———加入古代的乐器如:古琴,古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模仿古琴的音色,请学生找一个字来模仿古琴的音色来模唱歌曲的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旋律。 7、师生点谱清唱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旋律起伏与诗人情感相关的特点。 8、引出中国风的含义(三古三新)师生讨论学过的中国风的歌曲或者听到过的中国风的歌曲。 9、对比聆听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三、课堂小节 总结中国风,并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21教育网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