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不能再分 ? 原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氧原子的结构秘密 ———原子的结构 素养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3.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任务一 建构原子模型 (“剥开”氧原子) 一、史料再现 观点:“端”的概念,认为它是物质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端”就相当于原子。 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最先提出物质是由最微小、不可再分的微粒所构成。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希腊语原意为“不可分割”。 1803年,道尔顿从科学角度提出猜想: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实心球体”模型 原子真的不可分吗? “葡萄干布丁”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球体,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地分布于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一颗一颗地镶嵌在球内各处 推翻了原子不可再分的概念 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建立新的模型 证据 推理过程 结论 大部分α粒子直线通过 少数α粒子角度发生偏转 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 α粒子带正电,电性相同的微粒靠近会相斥 未受阻碍 该粒子未被α粒子撞飞反而将α粒子弹回,且碰到该粒子的概率非常小 原子内部空间很大 α粒子偏转是由于碰到了一种带正电的微粒 该微粒体积很小、质量很大,位于原子中心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还能分吗? 核式结构模型 电子 原子核 结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你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原子的结构吗? 任务二 “走进”氧原子的“核心” 原子核的构成 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得到一种新的粒子,将它命名为质子。 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证明原子核中存在不带电荷的中子。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原子的构成 归纳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不带电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 我们把原子核上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讨论交流:通过观察下表 二、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1 、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吗? 2、同种原子的各个微粒数之间有何关系 ? 3、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原子种类不同,原子内质子数也不同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想一想:铁、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这些金属是否带电?原子是否显电性? 说明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初建模型 依据氧原子的内部各微粒数目关系,用橡皮泥制作 你心目中的氧原子模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氧 8 8 8 兵乓球 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更小。 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如何运动的呢? 通过下面两张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思考 原子(足球场)→原子核(蚂蚁) 原子壳层模型 1913年波尔提出新的原子壳层模型原子核外的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并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玻尔模型 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提出了电子云模型,电子云并不表示电子的实际运动轨迹,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阅读文本 同学们阅读教材P66内容,找出下列问题,并标画出关键语句。 1、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排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