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1162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6.1 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44张PPT+4份视频)

日期:2025-04-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815846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视频,PPT+4,44张,灭火,教版
    (课件网) 火———点亮蓝星的文明 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 能量 反应类型 微粒 反应条件 质量 燃烧的调控与利用 反应现象 燃烧和灭火 引火 1.通过已有知识和燃烧的发展历程,认识燃烧及燃烧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理解并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 受人类认识、研究与利用化学变化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01 认识燃烧 一、认识燃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什么是燃烧 你对燃烧的认识? 早在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认识燃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燃烧的本 质是什么? 现代 近代 古代 一、认识燃烧 学会取火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300年前科学界对燃烧的普遍认识 燃烧是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以后发生的一种分解反应,分解的产物即为燃素,燃素同空气结合就生成火。 一、认识燃烧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揭示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认识燃烧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认识燃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认识燃烧 可燃物 氧气 C + O2 CO2 点燃 2Mg + O2 2MgO 点燃 3Fe + 2O2 Fe3O4 点燃 点燃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认识燃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认识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条件之一: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温度 铜片上的红磷 可燃物 氧气 燃烧情况 温度 × √ √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燃烧 不燃烧 一、认识燃烧 资料卡片: 1.着火点是指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2.不同可燃物着火点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有确定的数值。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3.白磷着火点 40 °C 、红磷着火点 240 °C。 一、认识燃烧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 点燃 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 02 控制变量法分析多因素影响的问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使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几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将几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结果加以综合。这种方法 叫控制变量法。 二、探究燃烧条件的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着火点: 火柴头 240~260 °C 火柴梗 400~470 °C 二、探究燃烧条件的关系 火柴头、火柴梗、薄铜片、三脚架、酒精灯、蜡烛、烧杯 实验用品 和操作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燃烧情况 二、探究燃烧条件的关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实验要求: 1.小组讨论:确定想要改变的因素和不变的因素(以√、×的形式在表格中记录), 并写出选择的实验用品和相应的操作。 2.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燃烧的条件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着火点: 火柴头 240~260 °C 火柴梗 400~470 °C 二、探究燃烧条件的关系 火柴头、火柴梗、薄铜片、三脚架、酒精灯、蜡烛、烧杯 实验用品 和操作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燃烧情况 二、探究燃烧条件的关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烧杯罩住 的蜡烛 正常燃烧 的蜡烛 √ × √ √ √ √ 2.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