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背景,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通过时间轴了解中国现代史时间分期。 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分析和运用相关史料,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2.了解开国大典召开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统一多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100年前的中国”,教师提问,“中国是何时改写了如此破败不堪且屈辱的历史。”学生回答:1949年。 新课讲授: 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自主学习:【概况】找出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与会代表、议题 【内容】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它有何作用?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的其他决定。 2.材料研读: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的是哪三年? (2)“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什么事件?它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4)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 【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建立。 二、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梳理开国大典概况,谈谈你对视频内容的感受。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探究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国内: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②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回顾所学,列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宣政院设立———清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 自主学习:梳理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结果、意义。 课堂小结:(
课件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导入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 通过分析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时空观念 通过时间轴了解中国现代史时间分期 课程标准: ①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 ②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学习目标 会议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