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9518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 2课时 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4-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1103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教学,上册,九年级,化学,2024科
    (课件网) 2.3辨别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趣味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食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钙片等,让学生观察标签上标注的成分,提问:“标签上提到的钙、铁、锌、硒等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物质组成中的角色。 播放一段关于地壳中元素分布的科普视频,提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这些元素是如何构成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物质的?” 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辨别物质的组成。 (二)元素的概念(15 分钟) 原子对比分析:利用 PPT 展示氢分子(H )、水分子(H O)、过氧化氢分子(H O )的结构模型,提问学生:“这些分子中都含有哪种相同的原子?”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都含有氢原子。再展示氧气分子(O )、二氧化碳分子(CO )、二氧化硫分子(SO )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原子 ——— 氧原子。 概念讲解: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强调 “相同质子数” 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关键依据,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即使中子数不同,也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氢元素就包括氕、氘、氚三种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举例说明:以铁元素为例,铁钉、钢材、人体血液、菠菜中都含有铁元素,虽然这些铁原子所处的物质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都是 26,都属于铁元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0 分钟) 对比分析:借助 PPT 从概念、适用范围、描述物质组成时的用法等方面,对元素和原子进行对比。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例如,水(H 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总结归纳: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5 分钟) 元素符号的引入:讲解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用一种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各种元素,于是产生了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规则,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常见元素符号的学习:利用 PPT 展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铁(Fe)、铜(Cu)、锌(Zn)等,带领学生认读和书写这些元素符号,强调书写规范,大写字母要大写,小写字母要小写。 元素符号的意义:以氧元素符号 “O” 为例,讲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该物质,如铁元素符号 “Fe”,既表示铁元素,又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表示铁这种物质。组织学生讨论其他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巩固练习。 (五)元素的简单分类(5 分钟) 分类依据讲解: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指出金属元素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左边和中间,其名称一般带有 “钅” 字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边,其名称一般带有 “气” 字头(如氢、氧、氮等)、“氵” 字旁(如溴)或 “石” 字旁(如碳、硅等);稀有气体元素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