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5022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5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DNA,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 cover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的 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 ”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本节内容既是 对前两章中“基因 ”的本质性阐述,又是学习 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的 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科学史教学与探究实验教学相结合的较好素材,可 以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 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其中教学的核心是领悟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 ”的实验过 程和方法, 但由于物质提取、细菌培养、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学生一般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缺少感性认识,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串引导、设计实验 等方法突破本节难点,巩固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了解过病毒的生活 史,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等 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 但还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 思考。 三、教学目标 1. 阐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说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定理 ”和“减法定理 ”。 4.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实验技术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五、教学难点 1.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 回忆科学史,引出本节学习内容。 通过展示孟德尔、约翰逊、萨顿和摩尔根的图像和研究成果、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变化 图以及染色体的组成图,引出本节学习的只要内容是探究遗传物质成分是 DNA 还是蛋白质。 1 (二)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 结合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示意图,讲述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大多数科学家 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2. 展示核苷酸的结构图、核苷酸形成 DNA 单链示意图以及 DNA 单链的碱基排序图,讲 述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认为 DNA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3. 最后指出由于对 DNA 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科学界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 仍占主导地位。 (三)对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索过程 1.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1)让学生自主阅读必修二课本 43 页对应本实验内容,找出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材料、 过程及结果和结论。 (2)讲解本实验的实验目的,通过列表格和展示 2 种肺炎链球菌菌体和菌落来比较 S 型菌和 R 型菌,让学生对这 2 种细菌有充分的认识,为后面分析实验作准备。 (3)学习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 展示课本 44 页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思考 3 个问题: ①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说明了什么? ②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说明了什么? ③第四组的实验为什么会出现活的S 型菌? 然后带着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这 3 个问题,在分析第③个问题时,引出 3 种猜想让学生 去判断,经过分析后让学生明白和得出实验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即转化因子。 最后强调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分析本实验遵循的实验原则和变量分别有哪些。 (4)深入分析第四组实验结果: 展示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