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井冈翠竹 袁鹰 1、体会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在对井冈翠竹的描绘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传达心志的。 3、体会作者的心志,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学习目的 激情导入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那里的翠竹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鹰先生的《井冈翠竹》,去感受井冈翠竹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于江苏淮安县。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他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一度担任中学教员,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迄今为止,他已出版文学创作、评论随笔的集子约四十多种,散文集、儿童文学作品多次获全国性的优秀文学奖。本文是他1961年发表的。 走近作者 1927 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坚定的共产党人高擎火炬前行,从狭窄山路中走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自此,革命的火种,在井冈山这片群山怀抱、沟壑纵横的红色沃土上熊熊点燃。井冈翠竹,就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60年,作者有幸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回去后,写了一组抒情散文《井冈山记》。《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原题为《青山翠竹》。在《井冈山记》里,作者写了四样富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类似组诗的结构,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 背景链接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往往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散文中运用这种手法,首先要细致描绘某一具体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情感或志向。 知识链接 梭镖( ) 赣江( ) 稠密( ) 迢迢( ) 摇撼( ) 功勋( ) biāo gàn chóu tiáo hàn xūn 检查预习 1、给红色的字注音。 检查预习 2、解释下列词语。 修长: 坚 韧: 呼 啸: 生 机: 殷切: 魂飞魄散: 意气风发: 血雨腥风: 绞尽脑汁: 鬼哭狼嚎: 坚贞不屈: 一望无际: 细长。 坚固有韧劲。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生命力,活力。 深厚而急切。 形容非常惊恐。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腥风血雨”。 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节操坚定不变。 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第一部分(1-4)写毛竹的“神采”,点明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第二部分(5-9)写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的“神勇”。 第三部分(10-12)写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贡献”。 第四部分(13)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带问自学 1、默读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2、第一部分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井冈山翠竹?写出了竹子怎样的特点?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带问自学 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白描,写出竹子生长多且密集的特点。 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冒出来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比喻,写出了竹子挺拔、有些竹子生长位置隐秘的特点;拟人,写出了竹子姿态优美的特点。排比,写出了竹子形态各异,别有一番神采。 结构上:开门见山,让读者直接领略井冈山竹子的美。 内容上:描写竹子特征,为后文内容做铺垫,奠定全文赞颂竹子的感情基调。 3、默读第二部分,圈画出竹子用途的词语或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