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第1课时教案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征。 区域认知: 运用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归纳大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运用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会归纳大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2. 分析亚洲面积、所跨纬度、经度,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 读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并分析亚洲地形特点。 4. 读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并分析地形与河流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及方法总结; 2. 亚洲地形特点及与河流的关系。 【难点】 大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共2课时,第1课时重点学习亚洲的位置和地形,第2课时重点学习亚洲的气候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整体采用“认识大洲地理位置———归纳亚洲地形特点———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三大环节展开教学。本节课有两个要点:一是对大洲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在具体把握上需要通过运用地图,分析相关资料,观察、辨析、归纳大洲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二是地形特征的描述,大洲的地形特点可以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构成、地形的空间排列状态,有五特殊地形等视角展开分析和归纳。 本节教学注重让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强化对读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地理特征的认识框架和表述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视频展示】亚洲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拥有众多的自然地理世界之最。 【提出问题】关于亚洲的自然地理世界之最,你还知道哪些? 看视频思考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亚洲地域辽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领略亚洲的自然地理风光。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面积最大的大洲 【展示图片】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为世界面积第一大洲。 【提出问题】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结合课本内容并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方法指导: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活动探究】探究亚洲地理位置 读“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结合课本第2页活动题目,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主探究,按提示总结地理位置。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综合思维; 归纳总结:半球位置:找出半球分界线(赤道;20°W和160°E),看大洲的主体部分位于哪个半球。经纬度位置:应关注四至点的经纬度,以及穿过该地区的特殊经纬线,从而确定所处的热量带和高、中、低纬度地区等。海陆位置:应正确使用方位词,并找出濒临的重要海域。 【展示图片】七大洲面积对比图及亚洲的政区图。 【提出问题】比较七大洲面积,分析计算亚洲所跨纬度和东西距离,分析亚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从面积、所跨纬度、东西距离等方面分析“第一大”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培养地理实践力。 【展示图片】时差的推算。 【提出问题】读图,根据亚洲所跨经度数,推算出最大时差(小时)。 二、地形大势 过渡:世界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亚洲的地形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方法指导: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从【当地主要的地形类型、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地势特点】三个方面入手。 【展示图片】亚洲地形,查找主要的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