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4978

第21课《己亥杂诗》 同步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650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3张,语文,七年级,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目录 学习目标 壹 重点难点 贰 课堂导入 叁 探究新知 肆 课堂练习 伍 知识总结&课后作业 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学习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内涵,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2.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堂导入 公元1839年,是中国农历的己亥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但是,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一年后,庞大却虚弱的帝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耻辱与打击。 少数清醒的人们看到了危险,他们呼唤“九州生气恃风雷”,但国家已经病入膏肓,“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让他们痛心不已? 何去何从?龚自珍用300多首诗歌作出了回答。 文 学 常 识 了解作者 龚自珍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文 学 常 识 人物生平 龚自珍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文 学 常 识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 龚自珍这年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曰《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探究新知 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习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jǐ hài 学习诵读 离愁:形容离别京城的愁思。 浩荡:无边无际。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指向东方,即离别的方向。 即:到,表示离别。 天涯:离别的远方。 落红:落下的花瓣,也即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理解诗意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习诵读 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天涯。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落, 它们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 理解诗意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感 知 内 容 自由诵读全诗,思考: 1.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离愁”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结合诗歌写作背景说一说。 3.尾句的情感与前面有何不同?联系现实说说你的理解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