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166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阳光测评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4875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八年级,图片,评卷,光测,中阳
  • cover
第一部分(20分) 1. (1)①谚;②销;③帷;④钟(每空 1 分,共 4分) (2)B(2 分) 【解析】前文提到谷雨期间人们常感困倦欲睡,② 句“此时适当饮用谷雨茶,能清热利湿,化浊醒神,一扫疲乏症状” 承接上文,说明谷雨茶对缓解困倦的作用,应为首句;④句“但要注 意的是绿茶性凉,空腹多饮易伤胃损阳,故宜饭后饮用”指出喝绿茶 的注意事项,紧承②句;③句介绍红茶对胃的刺激性低于绿茶,⑤句 说明胃肠偏寒、消化不良的人群适合喝红茶,③⑤句是对喝其他茶的 补充说明;①句“另外,也可以选择花草茶,代茶饮”进一步补充其 他茶饮选择,所以顺序为②④③⑤①。 (3)D(2 分) 【解析】D项“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 描绘的是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不可能发生在谷雨时节。A项“暮春 时”“啼布谷”符合谷雨时节特点;B项“新茗”即新茶,谷雨茶是 谷雨时节的特色;C 项“牡丹热”“鱼肥”也与谷雨时节牡丹盛开、 鱼儿肥美相符。 2. 这种说法不对。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对农业生产、民俗活动 仍有指导意义,还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不应被摒弃。(4分) 3. (1)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2)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3)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每空 1 分,共 8分) 第二部分(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4. A(2分) 【解析】文中画线句强调歌谣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 沓。B 项“式微,式微!胡不归?”多次重复,体现重叠;C 项“桃 之夭夭”多次出现,是重叠;D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 佩,悠悠我思”句式相似,也体现重叠。A项没有明显的重叠或复沓。 5. 选文中作者先明确诗的源头是歌谣,再从歌谣的分类(徒歌和乐 歌)、节奏特点(靠重叠或复沓)等方面进行阐述,引用《礼记》等 古籍中的内容作为依据,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方法。(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6. “潮落江平未有风”描绘出江面平静、没有风浪的景象,这种宁 静的氛围反映出乘舟人内心的平静与闲适;“时时引领望天末”体现 出乘舟人对越中青山的期待与向往之情。(2分) 7. 运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诗人通过“何处青山是越中”的疑 问,引发读者对越中山水的想象,虽未具体描绘越中山水的景色,但 巧妙地传达出越中山水之美。(2 分) 8. “何处青山是越中”意思是哪里的青山才是越中之地呢?这句诗 用语平常,却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诗人在旅途中,望着远 方,心中充满对未知的越中的好奇与向往,情感深远。看似简单的询 问,却包含了诗人对吴越之地的憧憬,体现了“造境飘逸,初似常语 而其神甚远”的特点。(4 分) 9. (1)汇合;(2)说出;(3)全,都;(4)①(每空 1 分,共 4分) 10. 图中溪水两岸怪石应倾斜盘曲,图中未体现;图中应有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图中未画出;文中溪水是南流,图中流向可能不符。(3 分) 11. (1)可以成为都市中的胜地。(2分) (2)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2分) 12. 《右溪记》中,作者描绘右溪怪石、清流、佳木异竹等景物,营 造出清幽的意境,同时因右溪无人赏爱而“怅然”,融入了个人的失 落心绪;《小石潭记》描写小石潭清澈的水、奇特的石、茂密的树等, 营造出凄清的意境,也融入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悲凉之情。二者都抓 住景物特征制造意境并融入个人心绪,所以有此评论。(4分) (三)现代文阅读 13. C(2 分) 【解析】C项“直接导致”错误,原文是“气候变化 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并非直接导致,且“对花粉严重过敏的市民 开始增多”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反映花粉严重过敏的市民似乎开始 增多”。 14. C(2分) 【解析】C 项“最主要是通过统计核算和监督考核等 手段”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重点保障最主要的手段是统计核算和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