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3671

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431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写人记事散文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标摘录 1.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沟通。 2.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3.通过审美体验、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美、创作美的方法。 4.通过语言实践、审美体验,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课标分解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并品味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反讽的特色,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本文语言背后的深层寓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通过对文本涉及的核心价值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鉴赏文本内涵,体会作者在悲愤中给我们传达出的情感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的革命本色,传承鲁迅先生以及那个时代遗留给我们的优秀的革命文化,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思考鲁迅精神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在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从题材上看,这是一篇纪念性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从体裁上看,这是中国现代散文,教学重点是把握文章的情感,要求学生“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或隐或显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 学生品读的方法:在浏览文章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出文章的情味,读出自己的感悟。这些都体现了新教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只要稍加提点,学生是很容易掌握学习方法的。 学情分析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悼念性散文,感情忧愤,爱憎分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学习本文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虽然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以及他沉郁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但学生阅读《记念刘和珍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如何直面社会人生,学生没有体验; 其次,特殊的纪念文章,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 学习目标 1.借助圈点勾画,品读文中刻画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语句,能够说出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比对原文信息,能够说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能够说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 3.勾画并赏析作者对“徒手情愿”的态度的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能够说出刘和珍牺牲的现实意义。 重难点 1.借助圈点勾画,品读文中刻画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语句,能够说出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比对原文信息,能够说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能够说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 评价任务 1.环节一:圈点勾画,品读文中刻画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语句。(指向目标1) 2.环节二:小组讨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指向目标2) 环节三: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指向目标2) 3.环节四:讨论:鲁迅对“徒手情愿”的态度(指向目标3)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学生活动设计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新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幸福吗?刘和珍君如果处在你们这个时代,肯定会享受学习的乐趣,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刘和珍君在1926年3月16 日写的日记: “据说最快乐的日子是学生时代,我可不同意。我相信世界上不会有快乐的日子,学生时代也是够苦恼的。譬如自从我入校以来,我们北京女师大便常常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