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5077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5366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1.2,相交,直线,所成,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在平面几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相交直线所成角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他们已对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直观感知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几何概念和逻辑推理,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活动兴趣浓厚,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大量实例展示、动手探究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从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几何知识,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意义,理解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3.能够在复杂的图形中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难点:在复杂图形中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问答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回顾】 什么是余角、补角?它们有什么性质?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90°),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180°),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新知探究 【思考】 将一把剪刀张开一定的角度,则可以构成几个角?将其抽象,可得到什么样的几何图形?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作对顶角。 1.有一个公共顶点 2.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做一做】 比较图中∠1与∠3的大小,它们的大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追问:你能证明∠1=∠3吗? 解:∵∠1与∠2互补,∠3与∠2也互补,即∠1与∠3都是∠2的补角.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归纳】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几何语言 ∠1=∠3(对顶角相等) ∠2=∠4(对顶角相等) 【思考】 设直线AB,CD都与第三条直线MN相交(有时也说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MN所截),则可以构成8个角,如图所示. (1) ∠1和∠5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 ∠3和∠5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3) ∠3和∠6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讲授: ∠1和∠5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一方(上方),并且都在直线MN的同侧(右侧). 具有∠1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同位角. 特点:同方、同侧 ∠3和∠5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MN的两侧(∠3在直线MN左侧,∠5在直线MN右侧). 具有∠3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内错角. 特点:两侧、两线之间 ∠3和∠6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MN的同一旁(左侧). 具有∠3和∠6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同旁内角. 特点:同侧、两线之间 【思考】 你还能找到其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 同位角 :∠4与∠8、∠2与∠6、∠3与∠7 内错角 :∠4与∠6 同旁内角:∠4与∠5 三、例题探究 例1直线EF与直线AB,CD分别相交,构成8个角.指出图中所有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解:对顶角:∠1与∠3、∠2与∠4、∠5与∠7、∠6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