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8403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6051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十一,说明文,阅读,-2025届,中考
  • cover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材料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苏州园林》) 材料二: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批评苏州园林说:“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其在城中最著名之狮子林,虽日云林手笔,且石质玲珑,中多古木,然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以余管窥所及,不知其妙。”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正是苏州园林的缺失所在。 山石为中国园林之骨架,最忌以石乱砌。在《园冶》的自序中,计成就提到不了解世人何以不做些真山,而要用石堆积,令人发笑。然而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式的假山处处皆是,似乎有意让人感到假山之假,体会到取得石块的困难与花费,而无意创造一真山之幻境。参观者除了感到园主的财富与人工之堆积外,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显然被忽视了。 (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材料三:根据文献研究的初步结论,洛阳时代(注:南北朝到北宋)园林其园景为碎锦式组合。亦即一园之内,各具特色的景观多处,加以适当之拼凑,游园者乃穿过这些景观,逐个欣赏,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 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可以说是江南时代(注:南宋到明末)园林最重要的贡献。在明代的文献中,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地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园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 (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1.上述三则材料,依次介绍了“江南时代”园林的三个特点: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洛阳时代、江南时代的园林有什么不同? 3.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假山和池沼,接着分说假山,再介绍池沼,脉络清晰。 B.材料二以“狮子林”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处处皆是,忽视了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 C.材料三以时间为顺序,介绍“洛阳时代”至“江南时代”的“水池”在园林中的特征及地位。 D.材料二中沈复和计成对假山的一些批评,可以用来印证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假山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材料一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使用身体大肌肉群长时间地、持续地进行有节奏的体育活动。根据参与运动的阶段性,可分为急性有氧运动和长期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形式非常丰富,比如慢跑、爬楼梯、骑自行车,也包括负重跑、马拉松等时程较长的活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会趋于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为中等但富有韵律性,一般运动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