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9804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2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013079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22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了解胡连会、习马会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找出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 1.新中国成立初期 材料一: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武力方式)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材料二: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3.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相关史事】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 【探究】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是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解决方式都以"一国两制"为主 港澳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港澳由中央派驻军队,台湾可以保留其军队。 4.改革开放后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意义: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 “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1987年,央视春晚台湾歌手费翔演唱《故乡的云》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 1992年 1993年 1991年 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意义: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坚持一个中国 1995年,江泽民“八项主张” 2.捍卫一个中国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提供法律保障) 《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 3.重申一个中国 2005年,胡锦涛回见连战“胡连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多地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意义: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三、新时代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2015年,“习马会”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2024年4月10日下午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 讲话 2.开展反分裂、反干涉斗争 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 中共十八大后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