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逢入京使 岑参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3.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思乡 情怀。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69),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歌行,作品风格气势豪迈,情辞慷慨,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语言变化自如。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以书写战争为主题,歌咏塞外风光,表现将士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也反映战争的残酷及征夫的思乡之情,作品大多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边塞诗: 作品简介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练 习 题 一.解释词语 ①漫漫: ②龙钟: ③凭: ④传语: 请求,烦劳。 沾湿的样子。 捎口信。 路途遥远的样子。 二.填空 1、诗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2、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者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理解性默写 四.简答题 1.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书) ①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 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 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中请紧扣“传语”二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书) 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书)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5.结合背景,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龙钟”好在哪里?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课外拓展: 5、“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