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学习任务 ———学写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是构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主体的;汉语文字之美,最充分地体现在诗歌的韵律里;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国的小说、散文、戏剧,无一不充满诗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懂诗,没有诗的悟性,就无法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 爱诗,是一种有眼光,有才情的选择。 人生就像一本书,总要留一页给诗篇,喧嚣的世俗中,总要构建一座诗意的城堡。 钱理群《校园里不能没有诗》: 课堂导入 教材分析 “学写诗歌”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本单元五首诗歌均为抒情诗,且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虽然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一群积极活泼的、已经有了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高一学生。 但是他们对于现代诗接触不多,因此本节课尝试唤醒学生内心的诗意情怀,总结诗歌创作的基本可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 学情分析 1.通过诵读、续写、评价、研讨诗歌,体味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突出特点及创作方法。 2.运用本单元中所学的诗歌创作方法尝试写作诗歌。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列举教材例子,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 2、选择恰当意象,创作诗歌。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探究法、打分法 反复诵读 《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红烛》这三首诗我们学习的要点是什么? 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多角度的朗读活动中,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大体的把握。 初步感知 诗歌的三个要素 情感、意象、音乐性 总结:诗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深入探究 诗歌的语言形式 我藏不住秘密, 也藏不住忧伤, 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 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 你舍得伤, 就伤。 什么是诗?简单地说,就是分行排列,抒发情感,或表达道理的艺术形式。 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的语言大体包括四种: (一)抒情性语言 特征:语言具有抒彩,让读者明显感受到诗人的情感非常投入且虔诚。 (二)意象性语言 特征:以意象取胜。一首诗里有中心意象或一连串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意象之美。 (三)哲理性语言 特征:主要传达诗人的理性思维和哲学观点,表达诗人对世界、对生活和生命的看法。 (四)叙述性语言 特征:语言主要是叙述性的,能很快将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故事或情境中。 首先,取“象”来自三种途径: 一是来自长期的积累和阅读,如蕴含离别之情的“长亭”“灞桥”等; 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呈现的事物,如社会或自然之景、回忆中的影像等; 三是经由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这类“象”常常是变换的、异形的。 我们可以从“选取形象”和“附着情思”两个角度去捕捉意象。 选取形象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此诗写于1986年,当时的汪国真已进入而立之年,他把作品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的地市级以上的刊物上,90%的退稿率使他自觉一事无成,拼搏努力,却兜兜转转平白辜负了好时光,焦灼却找不到方向,满心愤懑却无处用力。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出口,但坚信未来光明值得期待的汪国真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也是第三次投稿,在1988年2月才得以发表于中国青年-出卷网-办的《追求》上,之后它被1988年第10期《读者》收为卷首作品。诗歌自有其魅力,这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