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六)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1)①sù2chǔ(每空1分,共2分) ②①秘②莺(每空1分,共2分)】 2.2④③①3分) 3示例一:图一是一幅简洁且富有诗意的立秋图画。画面上方的左侧有“人间忽晚山河 已秋”八个字右侧是“立秋”的汉字和英文。画面中部偏下的位置是一根枝条其上生长着 几片金黄色的树叶叶片舒展,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传递出浓浓的秋意。文字和树叶相得益 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立秋氛围。 示例二:图二是一幅展现小雪时节的图画。画面的左上方是中式建筑的屋檐一角瓦片整 齐排列屋檐上落着一层薄薄的雪。屋檐上面伸出几枝红梅红色的花朵点缀在枝头,与白雪形 成鲜明对比。画面右下方是“小雪”两个大字。文字和屋檐、红梅、白雪相得益彰营造出一 种静谧、雅致的冬日意境。(顺序1分,内容2分语义连贯1分。共4分) 4.①蒹葭萋萋②白露未晞③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⑤芳草鲜美⑥落英缤纷⑦蒙络 摇缀⑧参差披拂(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示例一:呼唤芒种的时候,耳畔回响着抢收抢种的忙碌乐章呼唤白露的时候,指尖摩挲着 采摘果实的喜悦心房。 示例二:呼唤小满的时候,嘴角洋溢着麦粒渐满的幸福模样呼唤寒露的时候,眼前都是着 采摘黄菊的欢快景象。(语意连贯1分,句式一致1分,每句2分。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X16分) 6.①秧歌能在正月里赋予万物美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②秧歌可以 呈现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和情感表达对天对地对苍生的敬畏③秧歌可以释放喜庆欢乐,为春 节增添节日氛围还可以艺术化地展现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景象:④秧歌是周边一年 之中最热闹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7(1)“昂首挺胸”生动刻画出“伞头”在秧歌表演时自信、豪迈的姿态,凸显了陕北秧 歌表演者的热情与活力,也体现出陕北秧歌奔放热烈的特点。 (2)①在视觉形象上颜色鲜艳形态多样:②在动态美感上,生机灵动蓬勃向上。(每小题2 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8.①指表演陕北秧歌时,舞者热情奔放的动作姿态:②体现陕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及热 闹的生活场景:③象征着人们在节日中释放的喜悦欢乐之情:④承载着人们对天地苍生的敬 畏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本文第②段运用动态描写。鼓点声,敲锣声,唢呐声是写“动”的突出了秧歌队排练时 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特点,同时烘托出锣妓声和唢呐声震动山河,突显了表演现场的壮阔热 烈。而链接材料是以静衬动的。人们观看了震撼人心的腰鼓表演后热血沸腾的内心与“寂 静”的黄土高原产生极大的反差,以静衬动,达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共4分。意思 对即可) (二(11分) 10运用作引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甲骨文合集》中关于“食麦”的记载说明 了我国 古代不仅有种麦的现象还有食麦的现象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说明方法1分, 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1.[甲]更适合。因为[甲]句“菊花开时我种麦”表明是秋天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表 明小麦到春天正盛即说明小麦秋种春盛,承接第⑧段中“小麦尤其是冬小麦是秋种春收和 小米的春种秋收,可以相互补充,救急"的说法。(选择1分理由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①在古代,出现“粉食”之后,小麦逐渐成为主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和习惯。② 在现代.小麦深加工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形成循环产业链,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每点 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1分)2024一2025学年度八年级综合素养评估(六) 语 文 》下册第一、二、三单元 题号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 座位号 得分 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