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1.(1)①藉 ②躁 (2) ③ chì ④wéi 2.①凄神寒骨 ②悄怆幽邃 ③拣尽寒枝不肯栖 ④寂寞沙洲冷 ⑤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只有香如故。 ⑦海内存知己 ⑧天涯若比邻。 3.D 4.(1)①交通枢纽②经济产业③教育资源④历史文化 (2)郑州以交通驱动产业,产业反哺教育与文化创新,(1分)再通过文旅引流 强化枢纽地位,形成“枢纽—产业—人才—文化”闭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与城 市能级跃升。(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 5.D 6.爬上房顶,感受凉风与俯瞰景致;放飞纸飞机,暗藏对卫生委员的感激;凝望 火车站钟楼,思念远行的姐姐;回忆天文馆经历,观察北斗七星;与弟弟夜谈, 分享星空知识。(五件事情各 1分) 7.成长视角:房顶是主人公逃离现实、探索自我的空间,象征童年对独立与自由 的追寻;观察北斗七星、放飞纸飞机等行为,体现孩童通过想象与自然对话,完 成精神的成长启蒙。(2分) 亲情视角:对姐姐的思念(“火车站钟楼”)、与弟弟的夜谈,凸显血缘纽带在 孤独中的慰藉作用;结尾弟弟的陪伴,暗示亲情取代星空成为新的“方向”,揭 示“家”才是永恒的归宿。(2分) (二) 8.B 9. ①大卖影视作品的续作更容易突破大众的信息茧房;(1分) ②影视续作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市场潜力,票房颇高;(1分) ③续作可以满足大量影片粉丝持续的兴趣和情感需求。(1分) 10.(1)措施:确保导演、编剧、主演等核心班底不变,并在宣传中强调“原班 人马回归”。理由:文本二中老包的评论表明,班底稳定性是观众判断续作质量 的关键;文本一提及的“基本盘”观众也更信赖原团队。(2分) (2)措施:在续作中延续前作世界观(如彩蛋、角色支线),同时引入新角色或 反转剧情。理由:文本二中余小鱼希望“深入庞大世界观”,hard-core fans呼 吁“大胆创新”,此举既能满足延续性需求,又能避免“套作圈钱”的批评 (文本一、二均强调创新必要性)。(2 分) 11.B 1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13. ①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 过以及看到桃花源的情景和离开桃花源时的处处志之均体现了真实可感; ②渔人往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船,也是人间日常所用之物; ③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有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土地、屋舍、良田、水池、 桑竹、阡陌、鸡犬等皆是人间乡村可见之物;"设酒杀鸡作食",是人间丰年待客 之道; ④桃花源人为避秦时战乱来到这里的原因也真实可信。 ⑤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以一个渔人的经历为线索贯穿 全文且日期、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肯定;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 物,更增加了逼真的人间之感。(任意答出两点,满分,答出一点给 1分。) 14. ①批判现实黑暗,向往和平社会(1分) ②写实与虚构结合 (1分) ③追求生命永恒,寄托超脱之志(对超现实的向往)(1分) ④想象或虚构或夸张(1分) 15.画面:秋日清晨,芦苇丛生,露水未消,主人公隔水遥望“伊人”,反复逆流 追寻,却始终无法抵达。(2分) 情感: 渴望与迷茫:对“伊人”的苦苦追寻(“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但“道阻且 长”“宛在水中央”等词句,体现追寻的艰难与目标的若即若离。(1分) 执着与怅惘:即使道路险阻(“长”“跻”“右”),仍不放弃,表达对美好事物 或理想永不磨灭的向往。(1分) 16.《辞赋》:后世小说,如司马相如《子虚赋》虚构“子虚”“乌有”二人对话, 为后世《西游记》等小说的虚构叙事提供借鉴。 《诗》:现代诗歌,李白诗歌的夸张想象(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启发现代 诗人用突破现实的意象抒情。 《文》→白话散文:柳宗元《小石潭记》用简洁语言写景,与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