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8095

05.文言文阅读-【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上海)(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159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复习,答案,上海,专题,语文,文言文
  • cover
05.文言文阅读-【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上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①。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丙】 战长勺曹刿败齐 鲍叔牙②因乾时③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节选自《东周列国志》) 【注释】①不重伤,不禽二毛:指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拿头发花白的老者。②鲍叔牙:齐国大夫。③乾时:地名。 1.【甲】【乙】两文节选自同一部著作,应是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不以阻隘也( ) (2)下列选项中,对【乙】文“寡人虽亡国之余”中“余”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 B.剩下的 C.其余 D.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4.小杨和小浦就文中曹刿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1)小杨:我认为曹刿是一个 的人,【甲】文中两个“ ”和两个“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小浦:我有不同的想法。从【乙】文中宋襄公的言论看,古时作战讲究摆好阵势,公平对决。曹刿在“ ”时才下令击鼓进军,这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小杨:此言差矣。 (3)首先,从齐鲁两国的实力对比看, ; (4)其次,从【丙】文描述的作战过程看,曹刿只是采取了( )(请从以下选项中进行多选,全部选对才得分。A.避其锋芒;B.示敌以弱;C.敌疲我打;D.后发制人)等战术,最终还是以战场对冲决胜负,谈不上不择手段; (5)再次,鲁国是被攻伐的一方,作战目的应是保家卫国。若像宋襄公一样 (填写宋公的人物形象),将会导致将士死伤、国家受难,这是不可取的。 (6)小浦:有道理。对比【甲】【丙】两文,我还发现了齐军战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鲍叔牙 。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石壕吏(节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A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赵抃①赈灾 熙宁七年,越州大旱。知州赵抃夜巡,见饥民啼号,慨然曰:“民惟邦本,岂拘常制?”遂违转运司令,开仓平粜②。吏谏“擅动国储当罪”,抃厉声道:“苟利百姓,C虽鼎镬③不避!”转运使劾其专擅,神宗诏议罪。抃上疏辩称:“若守陈法弃亿兆命,D岂明君养民本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