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9250

北师大21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第二课 拒绝诱惑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1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21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第二
  • cover
北师大21版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科目2《拒绝诱惑,守护心灵》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保护意识,深刻认识诱惑对个人成长的潜在危害,激发学生主动拒绝不良诱惑的内在动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抵御诱惑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学生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诱惑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掌握诱惑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高学生对诱惑的辨别能力。 2. 使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拒绝诱惑,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自我认知素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倾向,认识到自身在面对诱惑时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 2. 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诱惑时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冲动而陷入诱惑陷阱,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自控力。 3.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与诱惑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4. 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明白拒绝诱惑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提高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详细阐述常见诱惑的类型、危害及产生原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诱惑的负面影响。 2. 系统地传授拒绝诱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演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分析学生在面对诱惑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帮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诱惑产生的内在原因,从而增强学生拒绝诱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将拒绝诱惑的方法和策略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警惕,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诱惑相关的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例如,收集网络游戏沉迷、网络不良信息、零食诱惑、攀比消费等方面的案例素材。 2. 准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手机模型、零食包装、游戏卡片等。 3. 设计“诱惑识别与应对”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诱惑的情况,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名学生原本成绩优异,但因沉迷网络游戏,逐渐荒废学业,身体和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在视频中,是什么影响了这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都意识到了某些事物对我们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诱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拒绝诱惑,守护我们的心灵健康。(板书课题:拒绝诱惑,守护心灵)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身边的诱惑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图片内容包括网络游戏界面、网络短视频、美味零食、新款玩具、明星周边等。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你们平时会接触到的?” “当你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感受和态度。 教师总结:像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零食、玩具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诱惑。它们有的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时间,有的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的还可能会让我们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