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八年级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1.(4分)(1)zài qiǎo (2)撼 销 2.(8分)①落英缤纷 ②黄发垂髫 ③涵虚混太清 ④气蒸云梦泽 ⑤蒹葭苍苍 ⑥白露为霜 ⑦海内存知己 ⑧天涯若比邻 3.(4分)①确定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四个节气被确定) ②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延续至今 ③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 104 年)④二十四节气纳入国家历法,影响深远(每空 1分,共 4分) 4.(3分)示例一:建议选 A 图。该图是日晷实物图,将日晷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既直观地表现了日晷的使用方法,又能体现我国使用日晷的历史悠久,与文字内容匹配。 示例二:建议选 B 图。该图是日晷示意图,清晰地说明了日晷的各部分名称及位 置关系,与文字内容匹配。(能结合图文材料简述选择理由,言之成理即可。3分) 5.(3分)示例:有必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博大精 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即使是在今日,它对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仍有使用价值。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 (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6.(3分)①惭愧、遗憾 ②听书屋主人、画家朋友讲述见长城之感 ③满怀 豪情(下定决心)【每空 1分,意思对即可。共 3分】 7.①结构上,“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多次出现,照应标题,成为行文线索,全文围 绕它组织材料。②思想内容上,作者围绕“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记述了一系列遥想,展 现了“长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表达了想要去见见长城的强烈愿望,揭示 文章主题,引发民众思考。③情感气势上,一唱三叹,文势曲折顿挫,一次次呼吁和号 召,感情深沉昂奋,激发民族爱国精神。【每点 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共 4分 】 8.①描写朋友谈吐的神情,“生生吞下”一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 写出长城带给青年画家无限的绘画灵感,流露出青年画家的喜悦之情;②用司马迁的事 例发表议论,表明长城的豪迈景象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和胸怀;③最后一句"啊,长城!" 抒情,表达出对长城的赞叹与憧憬,点明主旨。【答出对应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每点 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共 4分】 9.①《灯笼》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 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爱国情 怀。(1分)②本文中作者回顾了自己和长城的关联,揭示了万里长城不仅是风景名胜, 更是进取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作者表达了投笔从戎的心愿,并呼吁 中华儿女壮起胆来,奋起反抗,保家卫国。(2分)【意思对即可。共 3分】 (二)7.(2分)A 8.逻辑顺序。不能更改,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的。纬度 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属 八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于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属于时间因素,这样安排说明内容主次分明,条理清楚。(4 分) 9.两个文本都写到了候鸟来、花儿开的物候现象。文本一的第①段写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物候和物候学;文本二的第②段写初候玄鸟至等物候现象, 是对古人“候应”之说的解释说明。(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一)14.(2分)C 15.(2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时隐时现。(重点关注“西南”“斗”“蛇”的词类活用现象) 16.(3分)示例 1:潭水的特点是清澈。文中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来侧面体现潭水的清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