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7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部落联盟 D. 国家产生 2.观察下表,推断半坡遗址属于简表中哪种文化类型( ) 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考古学文化情况简表 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分布范围 黄河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精美玉器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大汶口文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艺术成就的是( ) A.石窟艺术 B.书法艺术 C.绘画艺术 D.文学艺术 4.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A.虚心纳谏 B.主张民族平等 C.知人善任 D.重视地方吏治 5.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6.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 A.领导禁烟运动 B.倡导自强求富 C.签订《马关条约》 D.发起公车上书 7.如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走实业救国道路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8.如图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畅游北海公园为素材创作的画。该画作弘扬了( ) A.尊重劳动的风尚 B.严谨治学的态度 C.开天辟地的精神 D.敢闯敢试的勇气 9.如表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可推知他正在学习( ) 时间:公元6世纪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目的: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10.“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 A.地圆学说得到普遍认可 B.破坏了各地区生存环境 C.欧洲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D.出现了全球性物种交换 11.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各州设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同时还以赠予土地的方式资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学。此举旨在( )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B.促进人口增长 C.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D.缩小贫富差距 12..2021年至2023年,乍得、马里、几内亚、苏丹等8个非洲国家至少发生11次政变,年均政变数量接近上世纪非洲政变高发期水平。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 A.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 B.美苏冷战造成社会动荡 C.世贸组织缺乏机制调节 D.环境恶化导致冲突加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8分,14题9分,15题8分,共25分) 13.书藏古今,传承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摘编自杨维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