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8319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6919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三大,改造,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生产资料】劳动资源、工具(如土地、机器、耕畜等)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土地革命后,李老汉攥着崭新的地契蹲在田埂上,手指头把那张黄麻纸捏得簌簌响。日头把刚分的三亩水田晒得泛金光,泥浪里还翻着前几日插的界桩红漆。他忽然抓起把黑土塞进嘴里嚼,咸涩混着土腥味冲得眼眶发烫...... 阅读课文P23及以下材料,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原因) 材料 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材料 李老汉说:我家没分到干活的牲口,孩子去参加抗美援朝了,家里也没个壮劳力,这地要怎么种? 材料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当时农民面临的难题: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 国家面临的难题: 影响农业整体的发展 影响国家工业化建设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3年-1956年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产品按劳动工分统一分配。 在互助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按劳分配。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所有物资仍归私人。 高级社 初级社 农业互助组 三个阶段: 02 03 01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从1952年到1956年,正是合作化运动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20.5%,年均递增5.1%,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众积累……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想一想: 怎么才能解决刘老汉女儿的问题呢? 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 方式 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缝纫社 材料1: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资金紧张,原料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2: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材料3:1950年上海已有中国实业、中国通商等5家银行宣布公私合营,并称为“新五行”。1951年7月,一家大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正式改组为公私合营性质的银行。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954年———1956年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意义: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底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指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前期采取分配利润的政策。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政策。规定: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 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