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站起来 毛泽东 富起来 邓小平 强起来 习近平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课导入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新 年伊始的号召热情洋溢,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你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吗? 学习目标 O1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O2 唯物史观 O3 通过史料研读,了解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知道“一五”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及重要作用。 通过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历史解释 第 4 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目录 壹 第一个五年计划 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 一 部 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壹 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温故知新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 行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 总体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重工业 轻工业 通常指钢铁业、石化业、造船、汽车制造这种需要大型生产设备和大量人力的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 。 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例如纺织业、加工业等。 工业 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没有完成中国的工业化。 名词解释 第一个五年计划 壹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1、背景 【P19材料研读】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水平低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 壹 2、内容 时间 1953年—1957年底 目的 基本任务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优先发展重工业 ?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五计划”期间 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 第一个五年计划 壹 “一五”计划为何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材料:“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