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下)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卷 说明: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场号、座位 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策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策,然后再写上新的答策;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一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草树知春不久归, 一。杨花榆荚无才思, 一。(韩愈《晚春》) (4)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5)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雪景是诗文中的重要情境。如白居易的“ (《卖炭翁》)写出雪后卖炭路途的艰难情境;岑参的“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写出了送别时友人已去而诗人依然伫立远望的情景;张岱的“ 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写出了混沌的白和极致的空灵,人如微尘,却在雪 色中窥见永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9分) 诗歌是心灵最好的慰藉。诗词着传统知识分子对理想人格、浩然正气、图强精神的追 求,当然也有人对诗词歌赋 ,以为不过fùyong fēngyǎ而已。但诗歌嗡可使你在熙 熙接攘的红尘世界里保持从容和谈定, 出卓然不群的品格和意志,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和 眼前的苦乐,不困惑于眼前的纺徨无助。 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诗歌之美,美在言语,美在韵律,美在意境,美在情思,美在灵魂。 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了美到极致的享受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配备的。á。yó山其间,我们的 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ūtá。,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fu yong feng yǎ( )(2)oyu( (3)xūnto( 语文 第1页共8页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记载 不屑一顾 锤炼 B.记载 不屑置辩 锻炼 C.承载 不屑置辩 锻炼 D.承载不屑一顾 锤炼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了美到极致的感受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配备的。 B.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了美到极致的享受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 C,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 8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感受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配备的。 5..“悠悠”是古诗中的高频词,极好地体现了诗歌之美。就像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中的“悠悠”,一语双关,既写出(1) ,又暗示(2) 还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实现了气韵生动、传情达意、声情并茂的完美结合。(2分) 阅读文字,完成67题(4分) 6.诗、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谈论中国画的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 项是(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 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⑤④②③①B.⑤③②④① C.①⑤④③②D.②①⑤④③ 7.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某景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