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0920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9191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城区,中考,一模
  • cover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①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 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② 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 说③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 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 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z,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mò 守 停zhi (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辨辩辨 B.辨辨辩 C.辩辩辨 D.辩辨辩 (3)加点词“治学”中“治”字的意思是 (2分) A.从事研究 B.管理、处理 C.医治 D惩办 (4)下列对选段画横线句子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2分) A转折关系 B.并列关系 C.递进关系 D.条件关系 2.(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的一种美好体验,可是人类与书本深度接触,且甘之如饴的情景,似已渐 行渐远。②随若电脑的便携化和手机的智能化,使阅读变得无比简洁、丰富和多元。③电子化阅读几乎 已将从前那种手不释卷的阅读方式挤兑得无地自容。④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浅阅 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3.(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曲词”“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 春秋时左丘明所作。《唐雎不辱使命》是其中的名篇。 D.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生马生 的临别赠言。 4.(7分)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1)秋瑾《满江红》中词人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危难处境的句子 是: 。孔子认为仁人志士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 《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 ”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跳、北望中原的两句 是: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两句赋予山河以人格特征,写 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5.(6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请结合以下题目,开展讽刺艺术之 对比手法专题探究活动。 (1)图中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概述该情节内容。(2分) (2)结合《儒林外史》内容,举一例谈谈作品是如何通过人物对比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2分) (3)请写出书中一位“辞却功名富贵”之人,简述理由。(2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