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157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设计 冀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28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底数,除法,教学设计,教版,2024,数学
  • cover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是在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它将为后面的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科学记数法等奠定基础.它是对幂的含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一个基本性质,因此,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推广,又是整式乘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头脑思维灵活,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常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但是语言表达不够严谨、解题格式不够规范,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学生已经学习过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应该能够将先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节课新的知识点相联系,根据教师的引导,类比思考,推导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2.了解零指数幂的意义,知道零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3.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和和谐美,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重点:准确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乘除法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情境导入 活动一: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显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15× 元,人口约为1.41×人.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15×)÷(1.41×)]元.那么,怎样计算(1.15×)÷(1.41×)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增强趣味性,方便学生理解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一起探究 活动二: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 做一做: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 =( ) ; =(); =() .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口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上边的计算结果,完成下边的练习: 填一填:()× ()× ()×= ()×= 根据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继续完成填空: ÷=( )= ÷=( )= ÷=( ) = a≠0 ÷=( )= a≠0 设计意图:从回忆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性质入手,提出现在要探索“等于什么”,然后从具体算式开始,让每名学生都要动手参与,从中感悟被除数指数、除数指数与商指数的关系,最终发现一般性的结论,作为合作与探究环节的基础 思考:通过上面的计算,关于两个同底数幂相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猜想:(m>n) m个a 验证:== n个a m-n个a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的过程,即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从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具体--抽象”.同时,让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做一做:请计算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15×)÷(1.41×)=(1.15÷1.41)×(÷)≈0.82× 设计意图:与情境中的问题呼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活动三: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 探究:我们发现公式时,有一个附加条件:m>n,即被除式的指数数大于除式的指数.当被除式的指数不大于除式的指数,即m≤n时,情况会怎样呢? 先来看看被除数的指数等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下列算式: 根据除法运算中,一个数除以它本身商为1,得 ÷=1; ÷=1; ÷=1(a≠0). 思考:你能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来计算吗?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