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862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162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2024-2025,学年,八年级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生素质中期评价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次考试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为 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 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生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3. 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不准使用涂改液。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答题卡。 第 一 部 分 (1—2题 16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民俗蕴含着乡情童趣:遥远水乡的社戏,让人魂牵梦萦;摇船煮豆的 tián( )静夏夜,更有无穷乐趣。民俗蕴含着淳朴民风:炕上香甜的米酒油馍,抚wèi( )着归来游子的肠胃;村头高挑着的一挂红灯,让黑夜寻途的孤行客戛然而止。民俗蕴含着力量之美: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使人叹为观止:后生们雄健火烈的舞姿,震hàn( )着每个游客的心神。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远古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或在 , ……这一切,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精 神根脉生生不息的力量。 (1)阅读上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tián( )静 (2)抚wèi( )(3)震hàn( )(4)粗犷(A.kuǎng B.guǎng ) (2)文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戛然而止 B.叹为观止 C.人情世故 D.生生不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仿照下列句式,在空缺处仿写一个句子。(2分) 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或在 , 。 2.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你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材料】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从上面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2分) _____ (2)请你将宣传标语补充完整。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宣传标语:比拼环保创意, 。 (3)说说这样做的意义(至少写出两点)。(2分) _____ 第 二 部 分(3—13 题 44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 古诗文默写 (7分) 3.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的句子是:_____,_____ 。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 。《关雎》 (3)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八月湖水平,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佁然不动,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二) 古代诗歌阅读(3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蒹葭》选自其中的《秦风》。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蒹葭》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三) 文言文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