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7468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31326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陕西省,语文,答案,PDF,试卷,质量检测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雏,这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 割的联系。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 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 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 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 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 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 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 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 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 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 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有删改)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1-(共10页) 材料二: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 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 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 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 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 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 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 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 学的核心概念。“道”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 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道”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 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 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