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8 茶馆(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巧妙构思。 3.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矛盾冲突,揭示 《茶馆》的主题思想。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人民艺术家———老舍 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作家。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 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 命运,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 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 足的艺术世界。老舍作品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中篇 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五九》,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市井画面成就社会大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 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 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 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 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 《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 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 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1957年,这是老舍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得最充 分的剧作。全剧三幕戏,分别描写了三个时代。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 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则以抗日战争 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 《茶馆》不仅是老舍最成功的 作品,而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 基础梳理 1.字音字形 戊戌(wù xū) 赚钱(zhuàn ) (侦 jī( 缉 ) 剪 jí( 辑 ) (开门yī ( 揖 )盗 qi ( 沏 )茶 雕栏玉qì ( 砌 ) chè ( 彻 )底 铁链( liàn) 咂摸( zā ) 伺候( cì ) 眼拙(zhuō) 2.掌握词语 (1)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2)化干戈为玉帛: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3)横眉立目:怒视的样子。多形容强横或强硬的神情。 (4)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5)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6)眼拙:客套话,表示没认出对方是谁或记不清跟对方见过面没有。 (7)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8)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课文原句 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 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国事:指国家的重大事件(重大 问题),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 具体事情,尤指与政治有关的事。 国是:国家大计。 相同点 二者都可以指国家事务。 3.词语辨析 (1)国事 国 是 不同点 ①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 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②适用对象不同:“国事” 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 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③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 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 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④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 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运用 ①这部电视剧透过几个家庭之间的人物命运,把国事 和家事纠 结在一起,展现新世纪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曲折历程。 2近30 ... ...